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应用文书范文 > 内容

“梦圆天团”铸就太空梦想

材料写作网    时间: 2023-04-26 11:50:06     阅读:

黄国畅 倪健康 胡煦劼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像廖国瑞、刘巾杰、陈全仁一样的航天人,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还有很多。他们把荣光捧给祖国,用成功为祖国加油,在浩瀚太空筑起了一座座航天丰碑··

有人说,从事航天发射需要定力和情怀。在位于海南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有这样一群航天人,他们见证了发射场的成长,坚守在测试发射第一线,在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梦圆天团“。今天,让我们走进'梦圆天团“的3位科技代表,听他们讲述梦圆航天背后的故事··

指挥员廖国瑞:12年奋斗,点燃梦圆之火

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廖国瑞怀揣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来到当时的西昌发射场,成为一名光荣的航天人。短短一年,凭借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廖国瑞迅速从一名普通的岗位操作手成长为测发系统骨干力量,专业技术过硬的他,是同期毕业生中最先晋升为工程师的人。

2012年,处于建设攻坚期的文昌发射场急需人才,时间紧任务重,只能从各单位抽调人员来保证发射场建设。当时,发射场的主要精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人员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条件的简陋和工作的艰苦,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作为测发系统骨干力量的廖国瑞听到这个消息后,却自愿交上了一份申请。一纸申请,一颗红心,廖国瑞戴着'创业者“的头衔,踏上了让他为之付出一切的热土。

廖国瑞在号称火箭三大测发系统之一的控制系统, 开启了'舞台搭建“。

2013年的文昌发射场,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在软实力建设上还很不成熟。从零起建的重任压在了这个年轻的团队身上。在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案例可学的情况下,他们把成立之初为数不多的2 0余人,分出一半力量,奔赴全国各地跟踪火箭研制、设备生产,留下的一半人员则承担初期建设工作。在北京、天津、西安··他们一边学习控制系统理论知识,一边学习测试设备技术原理,凭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编出了近百万字的操作规程和数十本配套教材,成为后来组织火箭发射的原始技术资料。

就这样,以廖国瑞为代表的这群...

==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敬请充值会员 ==
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投稿,仅供下载参考,付费用户可查看完整且有格式内容!
(费用标准:38元/2月,98元/2年,微信支付秒开通!)
升级为会员即可查阅全文 。如需要查阅全文,请 免费注册登录会员
《“梦圆天团”铸就太空梦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热搜

《“梦圆天团”铸就太空梦想.doc》

VIP请直接点击按钮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请使用最新版的WORD和WPS软件打开,如发现文档不全可以联系客服申请处理。

文档下载
VIP免费下载文档

浏览记录